主要学术论文: [1] 邵丝露, 孙艳玲, 马振兴, 陈莉, 毛健, 高爽. 2020, 基于融合MODIS AOD和LME模型的京津冀地区PM2.5季节浓度模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05): 54-62. (通讯作者) [2] 付宏臣, 孙艳玲, 陈莉, 张辉, 高爽. 2020, 基于AOD数据与GWR模型的2016年新疆地区PM2.5和PM10时空分布特征. 环境科学学报, 40(01): 27-35.(通讯作者) [3] 王晨, 时悦, 景悦, 孙艳玲. 2020, 基于遥感数据的京津冀地区PM2.5时空分布特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32(01): 37-41. (通讯作者) [4] 景悦, 孙艳玲, 高爽, 陈莉, 潘隆. 2020, 京津冀地区AOD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的地理探测. 干旱区地理, 43(01): 87-98. (通讯作者) [5] Yan-Ling Sun, Mei Shan, Xin-Rui Pei, Xia-Kun Zhang, Yan-Li Yang.2020,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 China.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115,102834. [6] 付宏臣, 孙艳玲, 王斌, 陈莉, 张辉. 2019, 基于AOD数据和GWR模型估算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 中国环境科学, 39(11): 4530-4537.(通讯作者) [7] 付宏臣, 孙艳玲, 景悦. 2019,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新疆地区PM2.5遥感估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01): 63-70+80.(通讯作者) [8] 景悦, 孙艳玲, 徐昊, 陈莉, 张辉, 高爽, 付宏臣, 毛健. 2018,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京津冀地区PM2.5日浓度估算. 中国环境科学, 38(08): 2890-2897.(通讯作者) [9] 景悦, 孙艳玲, 付宏臣, 马含, 滕庆仪, 崔月明. 2018, 2010-2016年京津冀AOD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41(08): 104-113.(通讯作者) [10] 申丽娜, 景悦, 孙艳玲, 吕豪朋. 2018, 基于SPOT数据的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图谱特征.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04): 60-67.(通讯作者) [11] 孙艳玲, 郭鹏. 2018, 通识课《城市气候学》教学方法探析. 课程教育研究, (21): 147-148. [12] 申丽娜, 景悦, 孙艳玲, 杨艳丽, 吕豪朋. 2017, 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图谱特征及其地形梯度差异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06): 43-49+54.(通讯作者) [13] 申丽娜, 孙艳玲, 杨艳丽, 景悦. 2017, 基于NDVI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图谱特征. 环境科学与技术, 40(04): 70-77+106.(通讯作者) [14] 杨艳丽, 孙艳玲, 王中良. 2016, 天津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06): 48-53.(通讯作者) [15] 杨艳丽, 孙艳玲, 杜晋苗. 2016, 2001—2013年天津滨海新区海岸带时空变化特征.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05): 46-50.(通讯作者) [16] 甘爽, 杨艳丽, 孙艳玲, 王中良. 2016,城市公园对城市热环境的降温效应——以天津市为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04): 33-38.(通讯作者) [17] 杨艳丽, 孙艳玲, 王中良. 2016, 2000—2013年海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30(07): 65-70.(通讯作者) [18] 杜晋苗, 杨艳丽, 申丽娜, 孙艳玲, 王中良. 2016, 基于植被指数的天津地区热环境危急状况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03): 33-37.(通讯作者) [19] 杨艳丽, 孙艳玲, 王中良, 康杰. 2016, 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植被变化的可持续性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02): 47-53.(通讯作者) [20] 陈赛赛, 杨艳丽, 孙艳玲, 李崇巍, 王中良. 2016, 1984—2013年于桥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02): 39-46.(通讯作者) [21] Sun Yanling, Yang Yanli, Zhang Li, Wang Zhongliang. 2015, the relative roles of climate varia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vegetation change in North China,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87-88, 67-78. [22] Sun Yanling, Yang Yanli, Zhang Yue, Wang Zhongliang. 2015, Assessing vegetation dynam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ic variability in Northern China,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87-88, 79-86. [23] 杜晋苗, 孙艳玲, 马振兴, 王中良. 2015,基于Landsat8的天津地区夏季城市热岛区分布特征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4): 41-47. (通讯作者) [24] 陈赛赛, 孙艳玲, 杨艳丽, 王中良. 2015,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9(12): 85-90. (通讯作者) [25] 刘斌, 孙艳玲, 王中良, 赵天保. 2015,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相对作用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2-23. (通讯作者) [26] 王永财, 孙艳玲, 王中良. 2014, 1998-2011年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分析,资源科学,36(3): 594-602. (通讯作者) [27] 赵全勇, 孙艳玲, 王中良. 2014, 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城市热岛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2): 49-55. (通讯作者) [28] 王永财, 孙艳玲, 张静, 王中良. 2014, 近51年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4(4): 21-26. (通讯作者) [29] 冯敏, 孙艳玲, 刘斌, 王中良. 2014,华北地区植被NDVI与不同气候指标的相关分析,水土保持通报,34(1): 246-251. (通讯作者) [30] 刘斌, 孙艳玲, 王永财, 张悦. 2013,基于SPOT/NDVI华北地区植被变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7(9): 98-103. (通讯作者) [31] 孙艳玲, 王中良, 王永财. 2013,近51年海河流域作物生长季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1): 59-63. [32] 孙艳玲, 郭鹏. 2012, 1982-2006年华北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干旱区研究, 29(2):187-193. [33] 孙艳玲, 郭鹏, 高晓燕. 2012, 基于Landsat TM/ETM+的天津地区地表温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1): 48-53. [34] 孙艳玲, 郭鹏. 2012, 1982-2006年华北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生态环境学报, 38(1):7-12. [35] 孙艳玲, 郭鹏.2011, 基于RS和GIS的天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 安徽农业科学,39(13): 7949-7951. [36] 孙艳玲, 郭鹏,马振兴. 2011,天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39(9):5441-5442,5479. [37] 孙艳玲, 郭鹏,延晓冬, 赵天宝. 2010, 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25(3): 407-414. [38] Sun, Y.L, Guo, P, Yan, X.D, Jia G, S. 2009, A new climatic index for mapping world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Proceedings of SPIE 2009, BEIJING: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gital Earth:Models, Algorithms, and Virtual Reality, VOL7840: 78400G. [39] Sun, Y.L, Yan, X.D, Xie, D.T. 2008, A new method of vegetation-climate classifica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8,1163-1173. [40] 孙艳玲, 延晓冬,谢德体. 2007,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中国植被NDVI与气候关系研究.山地学报, 25(1):54-63. [41] 孙艳玲, 延晓冬,谢德体. 2006, 基于Budyko指标的中国植被-气候关系研究.资源科学, 28(3):23-29. [42] Sun, Y.L, Xie D.T, Liu H.B, Wei C F. 2005,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in delineating drainage networks.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4(1): 38-40. [43] 孙艳玲, 谢德体, 刘洪斌, 魏朝富, 郭鹏. 2004,基于DEM的流域降雨径流模拟研究--以三峡库区晏家河小流域为例.水土保持学报, 18(1): 8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