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地理学部组织青海、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当地社区、学校、牧区等地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通过科普宣讲、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等形式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手牵小手,民族团结之花开心间
实践团成员来到拉萨市城关区绕赛幼儿园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向小朋友宣传民族团结小知识,教他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观看各民族传统服饰,学习拍手舞,开展趣味游戏等,实践团成员们耐心细致的在黑板上写下“民族团结一家亲”,带领大家齐声朗读,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在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环节中,小朋友们用欢快的童声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各民族团结互助的热爱之情,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义务支教,挺膺担当
实践团成员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唯哇村大学生志愿支教处,向当地留守的4年级至6年级小朋友开展地理科普知识宣讲、辅导功课等,实践团成员用自己所学给小朋友们讲授地球、地图知识,带领他们学习中国地图知识,了解我国广袤的领土和传统文化,向他们讲解我国各民族主要分布特征,通过科普宣讲,培养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以及懂得了地图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成员在那曲市比如县白嘎乡中心小学向一年级学生辅导数学、语文等科目,有效的缓解了当地学生暑期面临的学业困难压力,实践团成员们热情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收获颇丰,临别之际,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欢迎他们以后到天津师范大学继续求学,建设家乡、回报国家。
入脑入心,领略非遗文化
实践团成员来到日喀则博物馆,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藏香、藏药、藏鼓、藏纸、藏靴、六弦琴等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吸引大家驻足观看,近距离感受日喀则市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惠民成果,了解日喀则市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的重大发展成就。
走访牧区,见证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践团成员来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查布乡查布村的牧区,走访调研当地牧民的发展情况,了解党中央和当地政府对牧民的惠农支持政策,期间,实践团成员协助牧民开展打疫苗、喂盐巴等工作,体验牧区忙碌而幸福的高原生活,经过调研了解到,当地牧民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下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牧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凭借地理人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走进社区、学校,参观博物馆,走访牧区,用实际行动向当地群众传递民族团结之声、践行民族团结理念,同时,也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努力增长才干,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作为新时代青年,“石榴籽”成员们纷纷表示更要自愿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做民族团结坚实的铺路石,促进各少数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