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安全守则
1.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按需穿实验服,操作人员按需佩戴活性炭口罩,防护手套。
2.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奔跑,实验室内禁止穿短裤、凉鞋,长发者应将头发束起来。
3.不能使用任何实验室器皿盛放食物。
4.每位操作者必须明确化学品容器上的标签。
5.对于无机消解中用到的硝酸、盐酸等,应集中放置于易取用的柜子里。
6.使用通风橱前应检查抽风系统是否运转正常,操作中玻璃窗必须拉低至安全位置。
7.工作台应保持整洁,使用完任何器皿及药品后,需要立即放回原位。
8.电器设备要全部装地线,保持电器周围清洁,需要散热的设备摆放时不宜靠墙太近。
9.切勿在实验室过道上堆放杂物,以免堵塞通道。
10.如发现地面有渍水及油污,应当尽快清理。
11.严格遵守实验室内《防护守则》和《实验操作及化学药品使用守则》中的注意事项。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7年10月修订
环境科学实验课防护守则
1. 实验室内部应当具备灭火器、冲洗龙头、洗眼器及防毒面具等,每位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室内电阀、水阀及空调等的位置,以便必要时关闭。
2. 使用玻璃仪器时注意轻拿轻放,若万一遇到割伤,清洗伤口后,挤出一点血,消毒后包扎;严重割伤大量出血时,首先止血,使伤者平卧,抬高出血部位,压住附近动脉,或用绷带盖住伤口施压,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3. 遇到化学品烧伤,如果为酸类(盐酸、硝酸、硫酸等),先用水冲洗或淋浴,然后用5%的碳酸钠溶液冲洗;如果为碱类(氢氧化钠(钾)等),应先用水冲洗淋浴,再用2%的乙酸或硼酸清洗。
4. 遇到烫伤,立即将伤处用大量水冲淋或浸泡,以迅速降温,而后涂烫伤膏后包扎,若起水泡不宜挑破,用纱布包扎后送医院治疗。
5. 遇到触电事故,应当迅速切断电源,或以绝缘方式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并立即找医生处理,若触电者休克,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
6. 遇到意外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转移至新鲜空气中;若不小心吞入毒物,要立即借呕吐以排出胃中毒物,并送往医院。
7. 以上2到6点如有发生,要立即通知实验室主任,紧急情况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8. 氢氟酸的处理方法:
1)如皮肤接触:小心除去受到污染的衣物,并在一分钟内以六氟灵或大量清水冲淋被氢氟酸溅到的部位5~10分钟左右,再将葡萄糖酸钙软膏涂于伤部及其四周,并适当加以按摩伤部直到疼痛消除,然后送往医院。
2)如眼睛溅入:立即分开眼睑,并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左右,并同时送往医院诊治。
3)如呼吸吸入: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并转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时送往医院治疗。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7年10月修订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操作及化学药品使用守则
1.使用化学药品前,请留意试剂瓶上的相关标识,保证安全使用。
2.需要用鼻鉴别任何化学药品时,不可直接嗅容器中的液体,应当小心用手煽动,使少量气体飘向鼻孔。
3.腐蚀性药品不得于烘箱烘烤;移取腐蚀性、刺激性液体时,必须在通风橱窗中小心操作。
4.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需要加热时,应在水浴锅或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5.操作中若需要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加上沸石,以免造成过热喷洒;用电炉加热溶液时,应选用小火,加热过程中不得离开。
6.挥发性有机样品开封后应存于通风良好的处所,对于低沸点的易燃药品如苯、乙醚、酒精等,不可存放于电炉或其他热源附近,开启易挥发的试剂瓶时,不可使瓶口对准自己或他人。
7.爆炸类药品如过氧化氢,高氯酸,高氯酸盐等,应存放于低温处,不得与其他易燃物存放在一起;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着人进行。
8.微波消解需要用到氢氟酸时,操作者必须佩戴半面式呼吸器,防护手套及防护眼镜,在通风橱窗中使用移液枪小心移取。
9.处理低燃点及自燃物质时,必须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并远离热源;操作转移易燃液体(如:乙醚,丙酮等)时,要远离火源。
10.稀释浓酸溶液时,容器必须先加入水,之后沿瓶壁缓慢加入浓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次序不可混乱。
11.拿浓酸及任何大玻璃容器时,应双手扶稳,一手紧握瓶上部,一手托住瓶底。
12.所有的化学废液都必须倒在指定的已标识的废液桶里,含卤素有机废液(如三氯甲烷等)、不含卤素有机废液(如丙酮、乙醇等)和无机废液(如盐酸、硝酸、硫酸等)必须分开处理;任何固体废弃物严禁都倒入水槽,以防堵塞及侵蚀水道。
13.称量固体药品要选用药匙,不能用手直接拿取,药品洒落在天平上要及时清理,以免腐蚀天平。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7年10月修订